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电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部:中小学生满足3个条件可以摘口罩,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总算孩子们可以输了一口气了。
5月12日,教育部开新闻发布会,特意提到了中小学口罩问题,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低风险地区,满足三个条件的可以摘掉口罩。
(1)中小学生处于低风险地区;
(2)要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
(3)校内疫情防控措施要做到位,例如教室里学生之间隔位就座,还有就是体育运动场上,也可不戴口罩,但学生与。生之间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标志着疫情的缓解,同时也考虑到了孩子的健康问题。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了,口罩成了许多家长的一个心病。
1.孩子在学校那么长时间,如果随时戴口罩,孩子受得了吗?会不会捂坏了。
2.我家孩子那么调皮,不知道在学校会不会好好的戴口罩,如果孩子不好好戴口罩,是不是太危险啦!
愁啊!老母亲的心围着孩子简直操碎了!
之前,网络上愁怀了医生:孩子们上体育课戴着口罩跑步,这个对孩子伤害太大。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怎么办啊?
这个通知一出,确实让很多家长输了一口气。就这样的天气,不要说孩子,我每次出门都非常难受,随便走几步口罩里就捂出一脸汗,然后就觉得呼吸难受,但凡能摘口罩,我就恨不得立刻摘掉,有时候在有些地方,实在太难受了,我就忍不住要拉开口罩透透气,想到在学校的孩子,真的是愁人啊!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低风险地区的话,在学校减少戴口罩,做好消毒工作,把控好风险,孩子摘下口罩,对孩子真的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走出校门,孩子还是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这个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之际,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在校学生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强调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要求各不相同。王登峰主任表示,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在具备3个前提的条件下,可以不戴口罩:
(1)中小学生处于低风险地区;
(2)要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
(3)校内疫情防控措施要做到位,例如教室里学生之间隔位就座,还有就是体育运动场上,也可不戴口罩,但学生与。生之间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说实在的,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这段时间戴个大口罩,真的特别难受。四川前些天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5摄氏度,这样的天气戴着不罩,稍稍用点力,这呼吸就比较困难。很多皮肤过敏的人,因为戴着口罩,脸上都现出红疹之类的迹象。
现在这个天气,我们成年人戴口罩都觉得受不了,那些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他们的忍耐力本来就比较低,戴着口罩在人扎堆的环境中学习,难受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教育部回应公众关切的中小学生戴不戴口罩的问题,很及时,很有必要。不过,王登峰主任所讲的“具备3个前提条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却不好把握。
低风险地区,这个比较好判断。可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这一条就不好办,除了湖北外,其他省份的中小学开学返校,只是测体温,未作核酸检测,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中没有无症状感染者,也就不能保证每个进入校园的学生是健康的。
再有,教室里学生隔位就座,也非常难办,从现在开学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一个班级只有一半的学生在上课,除非条件非常好的私立学校,每个班级设置有两个教室的那种,这样的学校是少之又少。
综上,我认为,虽然教育部明确了中小学生不戴口罩的3个前提条件,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真正能同时做到这3个条件的中小学校并不多,出于健康安全考虑,我个人觉得中小学生都还是把口罩戴上吧,实在难受就在校园内找个无人的地方,摘下口罩透透气。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教育部今年将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说实话,我最喜欢的就是单纯的给孩子们上点课、备课、改作业,然后再找时间给孩子谈心,这样的工作既轻松又有效率。
以前一周二十多节课,当班主任,教研组长,还有学校一些杂事。真不觉得什么,而现在一周二十节课,当班主任,教研组长以及新闻报道,事情多得数不清。
细细一想,我们忙的好像都不是“正事”。
1、大大小小的会议太多。
学校的工作本来应该主要是教学工作,但是开会却成了学校工作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每周例会,班主任会,扶贫会,开学的发奖大会、家长会、考务会、迎检会、总结会……
领导开会如果简明扼要,还好的多,如果碰上那种翻来覆去讲的领导,那真让人头疼。
2、各种检查太多。
学校里有很多时候都在应付各种检查。而这些检查不仅仅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其他的许多部门。
一遇上检查,学校就得大扫除一番。 从学生寝室、教室、再到公区,里里外外,扫垃圾、擦灰尘、捡落叶。
有的检查还会利用上课时间从班上抽调老师和同学去座谈,去做问卷调查。
3、 扶贫工作占用了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
我们县是去年对扶贫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在没有检查验收之前,老师们对于这项工作是焦头烂额。
很多时候是白加黑,5+2。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下村填写资料,做各种表册,有的甚至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到贫困户家中。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而星期六和星期天下乡扶贫。与贫困户交谈,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普及惠民政策,帮他们做家务,干农活儿。有的时候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周末。
4、各种学习较多。
老师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有的学习纯粹就是流于形式。线下学习还好,老师到现场听听课,听听讲座,做做笔记,颇有收获。 而对于网上学习,老师们也很无奈。 老师们很多只能登录网站,找时间去点一点看一看。叫老师完全坐下来静下心来学习,时间和精力是不够用的。在学校要备课,上课,改作业,而回到家里还得有孩子、家务。
5、平台活动太多。
网络越发达,就有很多的相关的平台推出一些活动,要求老师和家长以及孩子们参与。而我们这里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又不会,很多只有老师代劳。
就拿上学期来说,有一个安全教育平台,每周都会有安全提醒,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活动,至少没两周就得给孩子们上课,上课上安全教育课是老师应尽的职责,但是做作业就难了,很多孩子都没有条件,最后还是只能老师代劳。
还有什么禁毒平台、蜂鸟平台,这些平台上所有的活动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完成的。家长们即使能够完成,还是得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催促。这些都在消耗着老师的精力和时间。
我们多么希望教育就只是真正的教书育人,而不要做那么多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 不仅要给学生减负,也应该给老师减负,让老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部小学新闻资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