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看新闻领现金

综合资讯网 0 2025-04-18 00:30: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宵夜给人现金红包好不好?

元宵夜给人现金红包是好事,怎么能不好呢?过节了,给人红包代表着鸿运,代表着发大财,给红包的人会受到收红包人的祝福。节日听到祝福语谁不高兴呢?

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看新闻领现金

再说给现金红包要比微信红包好看多了,微信红包只能看到数字,感受不到实体的东西。给现金红包就不一样,红包代表着鸿运,再有现金,代表着发财,意义是不一样的。

元宵夜给人现金红包好啊,收红包的人啥时候收到红包也高兴,现在办许多事情都不送礼品了,买的礼品别人不一定就喜欢,都讲究送个红包,'送红包实惠,愿意买什么自己去买,红包现在成了大众化的礼物,现在就死亡的人不能去送红包,其它的事都可以

支付机构备付金将于1月14日正式100%交付给央行,会对个人用户造成怎样的影响?

央行要求非银支付机构1月14日100%上缴备付金对个人用户没有直接的影响,个人用户也察觉不到消费支付过程中的变化,大家不用担心,上缴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是为了用户的资金安全,强监管有利于正本清源,对大家是好事情。

其实1月14日只是将缴存比例提高到了100%,上缴备付金的工作是从去年7月份就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上缴比例了。

在央行下发的文件中,要求非金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从2018年7月9日起逐步提高上缴比例,在网络支付业务当中从7月份上缴比例最高60%,到10月份已经上缴最高85%的比例了。

网络支付业务的备付金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在网络平台预存的现金、预交的押金以及购物预付的货款,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微信的零钱、淘宝的预付款这些都是备付金的范畴。这些资金沉淀在非金融机构的账户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即便是不动用存放在商业银行里也会产生高额的利息,如果企业有稳定的客户群体,那这个动态的资金池就可以用于其他途径,可以进行各种投资,资金的挪用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上图可以看到,2018年10月份非金融机构存款,也就是支付机构缴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经高达9956.91亿元,这还是按最高比例,占比总体备付金85%的情况下,由此估算非金融机构存款的金额将达到11714亿元。

上万亿的规模,假如支付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协议存款中,比如1年期利率2.1%计算,这笔巨额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将达到245亿元。假如投放到信贷资产融资当中,那将是千亿的利息收入。对于支付机构来说,这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机会,会带来巨额利润,而且还是零成本。但假如挪用资金,投放的产品违约,那么将有可能让消费者受到损失,当然大支付机构可以利用滚动的资金池进行弥补,消费者也感受不到。小支付机构就不同了,风险性会放大数倍,因为他们的资金链是比较紧张的。

远的不说,就拿OFO的押金事件做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有人反映OFO的押金不能退还,并且还变成了P2P平台的理财资金,目前OFO的退押金事件还没有结束,还有无数人在排队等待退还,这就是一起标准的挪用备付金的事件,带来的风险大家也看到了,庆幸的是押金没有多少。

在央行要求上交以后,这部分资金非银支付机构将没有挪用的机会,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对支付机构影响很大,支付机构少了一个板块的利息收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感觉不到备付金上收的过程,还是原来的消费方式,但是资金不再沉淀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中,而是定期上交央行,我们的资金更加安全了。

  普通用户(消费者)跟备付金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管在哪里存管都是无感,不造成影响。例如支付宝的备付金主要指余额部分资金(或微信的零钱等),而如今的普通用户基本不会将钱存在余额或零钱,起码也要买个余额宝之类的嘛!即使存在余额或零钱,普通用户数额也较小。

  如果是商家,那么应该开瓶红酒来庆祝一下,因为买家付了款还未确认收货的款项,以及商家还未提现的余额得到进一步保障,不会被支付宝或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挪作他用,安全性得到保障。

  好了用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就不高兴了,毕竟少了相应的收入。比如本来可以挪作他用(做理财做投资等)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如今只能存管在央行获得低利息。如果规模庞大,比如微信和支付宝一年可能就少了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

  我国的备付金规模已高达万亿,以前可存管在商业银行或挪作他用,如以货币基金3%的利率计算,那都是近300亿的收入,而在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是大头,所以最痛苦的应当是支付宝和微信了。

  虽然支付机构集中存管到央行,但是那也仅是针对支付机构,并未对商家进行限制。比如在小店里办张会员卡存入一定数额金钱或上交的押金(例如共享单车),用户仍可能因商家跑路或倒闭拿不回来,因为商家本身不属于支付机构,有权对资金进行支配。所以,不要误解为是商家的备付金,而放松警惕,任意的办卡存钱。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这一变动,对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影响较大。

所谓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如POS机公司、支付宝、微信)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取的预收待付资金,也就是你刷卡或消费的金额是先到支付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中,这笔钱就是备付金。

这笔钱对大多数银行而言都是香饽饽,所以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去和支付机构合作,想想看,6亿人在用的淘宝,每天产生多少笔资金交易。

但这一情况,最初也是出于保护用户资产安全衍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起到一个信用担保,资质验证,安全把关的作用。

比如说支付宝,阿里想让用户在淘宝购物,但是用户不放心,万一自己花了钱,买到的东西不满意怎么办,所以就有了支付宝,用户在淘宝购物,付款后,这笔钱是托管在支付宝里,直到收获满意后,确认付款,钱才进入商家账户。

用支付宝的商家越来越多,支付宝积累了很多商家数据,感知到商家的一些贷款需求,所以有了蚂蚁金服更大、更全面的金融业务。

包括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都布局了自己的金融业务线。

如果要将备付金百分百交给央行,对用户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用户是花钱的一方,这钱横竖都是花掉了……

但是对于支付机构来说,影响就比较大了,以前支付机构可以凭借备付金与银行合作,获得较高的利息回报,今后这一情况将会消失。

不过,发展太过迅速的移动支付行业,也的确应该有个行业规范来约束。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支付机构备付金将于1月14日正式100%交付给央行,看到这个就想起了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情形,一般我们是把要买的东西拍下来,然后款也付了,但是这个钱并没有直接给商家,而是在支付宝账户上放着,等我们收到东西了确认才会付款给商家,这实际上也是备付金的一种方式。

但是从1月14日开始起,这个备付金不能在微信或者支付宝上存备付金了,客户买了东西的备付金必须直接上交到央行,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只能说你的钱比以前更安全了,而对微信和支付宝这些则少了一些资金的获得方式,以前你的备付金很可能被这些第三方机构拿去干别的事情,比如说可以做一些隔夜日期比较短的理财,这是可以获得一定收益的,就跟单车一样,虽然看起来你付出的费用很低,但是你的押金多啊,于是所有人交的这些押金就会被利用去干一些别的投资,说白了大家都是在利用备付金这个时间差赚钱利益。

现在央行的这个规定完全打破了这种生态系统,意味着你的钱比以前的确安全了很多,因为你的备付金未来是直接存在央行的,第三方机构是没有办法利用你的钱干相关事情了,所以大家应该更放心才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读新闻资讯领现金的感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如何用微信打开新闻资讯,如何用微信打开新闻资讯功能
下一篇: 至尊神途手游新闻资讯,至尊神途手游新闻资讯怎么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