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历史,不能忘却的历史张纯如

综合资讯网 0 2024-12-19 04:06: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能忘却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不能忘?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们仍旧需要不断的提起它呢?因为这里面的血和泪是英雄的眼泪,时代的教训。

不能忘却的历史,不能忘却的历史张纯如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第二天占领沈阳。短短四个多月,整个东北部都被占领。后来七七事变爆发,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投入了87师和88师,以及148师和62旅,总兵力超过80万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最后,以30万人的伤亡为代价,而日军只伤亡6万人,虽然没有让“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得逞,但是上海却沦陷了。上海沦陷后,日军开始进攻南京,并于同年攻占南京,制造了一场悲剧性的“南京大屠杀”。

在抗日战争的14年中,中国一半以上的国土被日军蹂躏,3500万同胞死伤,930多座城市被占领,无数人沦为难民和无家可归者。据保守估计,被日本人带走的中国女性人数超过20万。面对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死亡”只是一系列数字。与军事力量相比,在这场战争中真正让人绝望的是日军彻底摧毁了平民的身心。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忘掉历史?

历史是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的目光才会更加开阔;

历史是故事,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生命才更加充实、丰满;

历史是情愫,有了这些情愫,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

不忘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过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过不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留给我们的触动与记忆。

表示历史不能忘却英雄不能亵渎的诗句?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不能忘记过去打一部史书名?

过去=历史,不能忘记=记,答案为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我们最不能忘记历史上哪位名人?

邓小平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素质不同,认识能力不同……不管你什么立场,不管你什么素质,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为国家解放、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邓小平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顶着压力,冒着风险,为此有三起三落三进中南海的经历,被世人称之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我们不能忘记,1974年,因批儒扬法运动,国民经济计划受到干扰,大部分计划指标而未能完成,部分主要产品产量甚至比上年还低。例如,1974年工农业总产值仅完成计划的95%,原煤减产1%,棉纱减产8.3%,棉花减产4%,铁路运输下降5.2%。

四届人大以后,周恩来因过度操劳病情加重而住进了医院,党和国家工作面临停摆的局面,谁来扭转乾坤?

危难之中挑起重担

1975年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刚出来工作,他就“敢”字当头,不怕摸老虎屁股,不怕第三次被打倒。9、10月间,他就针对整顿工作坚定地说:这样做,无非有人讲还乡团回来了,复辟了,不管他们的那一套,说他们的,让他们说好了。打着反复辟旗号的人自己要复辟,打着反倒退旗号的人自己要倒退的。老干部横下一条心,拼老命,敢字当头,不怕,无非是第二次被打倒,不要怕第二次被打倒,把工作做好了,打倒了也不要紧,也是个贡献。

经过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各方面工作出现转机,生产也搞上去了……各行各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成就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能忘却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能忘却的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姓李的历史名人,古代姓李的历史名人
下一篇: 西安历史天气查询,西安历史天气查询234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