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56-1976我国历史阶段特征表现为什么?
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阶段特征:民主和法制遭遇严重破坏,社会正常工作生产活动出现严重混乱而导致停顿。
1976—1978:徘徊时期 阶段特征:虽然结束了“文革”,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对未来如何发展产生疑虑。
1978—1979:改革开放 阶段特征:邓小平在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进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
1956-1976我国历史阶段特征表现是发展国防,科技工农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阶段。
政治:“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十年“文革”;民主法制遭受重破坏。
经济:现代化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也有严重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拉大。
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成就显著。
外交:美苏争霸格局形成、发展。70年代初,外交战线出现重大转折,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怎么写?
该同志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学习认真刻苦,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注重对党章及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思想和行动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隋唐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说明其历史意义?
唐时期有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分别是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意义,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意义,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官员的一定公平公正。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
1.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创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朝是中国历经长时期战乱后重归统一的时代,为了适应新的局面,巩固统治,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其中中央政权建立三省六部制度是最重要的改革创新措施之一。而唐朝基本延续了隋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予以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国家一直沿袭的政治制度直到清末。
相对于以前复杂、低效的政权机构,隋在中央设五省,因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和尚书省下辖的吏户礼刑兵工六部为最主要的政权机构,以上机构一般概要称为三省六部制度。
唐朝时宰相名额扩大并设立了政事堂,并吸收低品级官员参与宰相事务,这有利于发挥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更加是为了加强皇权,反映了曹魏时代以来皇权和相权的争斗。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统一大帝国建立后提高行政效能和扩大统治组织的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