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

综合资讯网 0 2025-04-19 07:52:07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张学良东北易帜只是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中华大地上激战正酣,到处烽烟弥漫,民不聊生。

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

而要彻底结束这一乱象,须得国家统一。此时,北伐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北伐军继续挥师北上,直指华北、东北。奉系张作霖在此情况下决定退守关外,负隅顽抗。然后由于他与日本人的矛盾激化,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30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这就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1928年12月29日,张国良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于是,中国再次实现统一。但我们说,这次统一于当时民国来讲只是形式上的统一。首先,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仍死死扼住中国命脉。再者,自1927年国共合作破灭以来,中国共产党稳占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我们讲北伐战争是以失败告终的,他并没有完全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因此我们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只是历史往高处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近代中国走向统一激流里的一片浪花。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内地才得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

张学良易帜时间和意义?

张学良易帜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对于东三省来说,易帜只不过是换了一面旗帜。南京政府不能调动张学良的一兵一卒,财政及人事任免权全由张学良说了算,奉系首领仍然是东三省的真正统治者,东北仍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但东北易帜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东北易帜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当时外蒙古仍被苏联所占据,加上原北洋政府仅于西藏设立代表处而并未实际管辖也并未派驻军队

名词解释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东北易帜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当时外蒙古仍被苏联所占据,加上原北洋政府仅于西藏设立代表处而并未实际管辖也并未派驻军队。

指张学良 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 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 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 易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历史选修一思维导图,历史选修一思维导图第一单元
下一篇: 北凉王徐骁的历史原型,北凉王徐骁的历史原型是哪个朝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