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期,历史分期的标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分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分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近代史分期划分的依据?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的开始。鸦片战争的开始,意味着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而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止,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历史。这一阶段划为中国近代史。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后,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争论。认为: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结束和中国现代史的开始。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但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忽视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区别历史分期的标志,忽视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
世界近代史分期及其依据?
世界近代史的两种分期。
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1640年英国革命虽比尼德兰革命晚一个多世纪,但是算不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二、1500年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16世纪继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转折。
在这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正的发展起来。
因此,在16世纪前后,人类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1.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的依据是这年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依据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标志着全球化的开端。
2.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的依据是这年发生的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开始于1900年前后的依据是经济全球化的完成,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近代史以1500年为分界线,1500年以后正式进入世界近代史,其划分依据是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也叫地理大发观,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局部开始走向整体,由隔绝开始走向联系。
思想形成的历史分期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相关著作总结
1.萌芽期: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主要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2.开始形成期: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7—1935年),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主要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注意: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初步探索的三篇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走向成熟期: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结束(1935—1945年),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主要著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实践论》(1937年)
《矛盾论》(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
《反对党八股》(1942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4.继续发展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1946—1976年),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著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主要著作:《论十大关系》(1956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分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分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