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问答,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知识问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知识问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区分历史中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1、根本原因(也叫“远因”):指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到帝国主义时代的加强以及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直接原因或近因: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便是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3、导火线:直接原因中促使事件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以某种特定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便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勒窝事件。
高中历史真的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不及格啊,60及格我考57,70及格我考67?
书本是关键,一般出题都是出书本的,多读历史书,有时候写选择题凭印象就可做对,其次是做一定量题,保持对题目敏感,基础知识要背,这是做题的保障,问答题不会直接问你性质.背景等等,好好分析材料,这东西天天要背,加油吧!我才高2,希望对你有帮助~
想了解下中国的历史该从哪方面入手?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司马光砸缸😂,
还有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记住别搞错了,《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学时历史学得比较好,标志就是考试常得100分。当然,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在考前把各种运动的年代和意义背得滚瓜烂熟,考起试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后来选择了理科,进入大学,毕业后专心于软件技术,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远离了人文学科,不再仔细体会鲁迅的文章中省略号的六重含义,也不再深入分析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走上管理岗位,开始对历史等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从清朝入手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如《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等,并对《汉武大帝》等历史剧情有独钟,但一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认识,直到读完这本《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是作者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稿,采用专题的形式,以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为主线,概略性地介绍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的过程,其中对每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发展、社会特点等方面的提纲携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延续性,从而避免过多地陷入到细枝末节当中。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书中所说,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引用《史记》等经典历史著作外,还较有针对性地引用了《世界文明史》、《亚洲史》、《中国人口史》、《中国制度史》多本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个历史教授的严谨和博学。
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并希望所有了解,《国史十六讲》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书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知识问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知识问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