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历史,龙门石窟历史介绍

综合资讯网 0 2025-02-13 15:51:02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门石窟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龙门石窟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龙门石窟的历史?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随后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到宋代连续营造达300余年之久。

龙门石窟历史,龙门石窟历史介绍

期间多用于开采建造,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时间在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南北朝多发生战乱,国都位置偏向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于是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也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的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思想教育成为思想文化的精神支柱。从628年到16世纪中叶,洞窟和雕刻等文化艺术大量涌现。最后由于金元之间的战争,也就结束了辉煌的历史

龙门石窟人文历史?

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就是现在龙门石窟所在。《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

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带领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龙门石窟历史?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有怎样的历史?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随后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到宋代连续营造达300余年之久,期间多用于开采建造,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时间在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南北朝多发生战乱,国都位置偏向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也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的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思想教育成为思想文化的精神支柱。从628年到16世纪中叶,洞窟和雕刻等文化艺术大量涌现。最后由于金元之间的战争,也就结束了辉煌的历史。

龙门石窟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著名的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门石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门石窟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澳大利亚的历史,澳大利亚的历史简介
下一篇: 海南历史文化,海南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