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自何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打扮自然是为了让人喜爱,而不是反胃。
而且小姑娘单纯,令人怜惜,反之过于世故,精明,不但无法信任,甚至会起反效果。
况且任人打扮,也就是说可以为所欲为了,老人精会被人为所欲为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是不通世事的小姑娘才行。
这句话是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
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胡适在文章的前面说,所谓实在含有三大部分。一是感觉。二是感觉与感觉之间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种种关系。三是旧有的真理。可以看出来胡适原话是讲哲学的,与历史毫无关系。
这句话被好多人引用加工,写文章一上来就是胡适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是客观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样子;但记录历史的人,却会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历史的真相始终被笼罩在迷雾中,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各种目的去修饰和歪曲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但真相只有一个,而它必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因为真正的历史,不是史官手中的笔,而是人心。
一、只有小姑娘任人打扮才符合常理。这样的作比让人比较好接受。二、打扮小姑娘的可塑性会大一些。对于一个历史,史家们由于受自身和其它条件的制约,存在着故意扭曲,丑化或者美化的现象,这个时候用小姑娘做比更符合实际。三、用小姑娘听起来也比较顺耳。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怎么理解?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经典名言。
我们永远是带着当代人的视角去评说过去,是用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历史。历史是因为有当代的理解而存在。
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他要以充分的理由证明,胜利者为何必然胜利;失败者为何必然失败。消除和抹杀掉一切复杂的原因,只为了求得自身的合法化。
当历史被当代人任意打扮,强加进当代人的意识形态,历史已不成为历史,变成了当代史。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
潘凤是韩馥的上将。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话这么说“东潘凤,西吕布”,能跟吕布齐名,应该绝对不是庸才。况且韩馥也多次夸赞潘凤:力敌万人。韩馥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有一次袁绍摆鸿门宴宴请韩馥,韩馥大意赴约,在宴席上袁绍借故命颜良文丑刺杀韩馥,而韩馥的上将潘凤大喝一声:主公快走,一边左敌颜良右敌文丑,在当时赫赫威名的颜良文丑手里成功救走了韩馥,得到“无双上将”的名声,而且也使袁绍吓破了胆。
但是在泗水关挑战董卓手下大将华雄时,连三个回合不到便被华雄斩落马下,从此“我有上将潘凤“成了一句戏言。
究其原因,我认为,潘凤被三个回合不到斩落马下,原因有三:一,潘凤被自己威名所累,逐渐变得狂妄自大、眼中无人,尤其面对当时不太出名的华雄时,更是过分轻敌,给了华雄机会。二、华雄确实厉害、当时的华雄,也是连续斩了十八路诸侯的好几个大将,如果没有关羽,几乎一人阻止了十八路诸侯的进攻。三、小说剧情需要,温酒斩华雄,为凸显武圣关羽的厉害做铺垫。至于后来人们说潘凤闹肚子、被人下药等等,也就是闲来无事时的猜测臆想和做笑料罢了。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小说和演绎更是,借三国演义片头曲做个结尾: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孪生兄弟,都是以史喻今,这个“今”是元未明初,因此小说中的人物也就是元未明初群英谱。潘凤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潘巧云异曲同工。潘凤的主人韩馥和颜良文丑的主人袁绍欲立人为帝,而潘凤与吕布齐名,实指三姓家奴,元未失败的英雄张士诚手下潘元绍(袁绍)、潘元明兄弟投降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骂潘氏兄弟还稍近情面,在《水浒传》里则咬牙切齿,其实是“攀龙附凤未必真小人,奸夫淫妇实乃史英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